2020年,哪些创业「伪风口」暴露了?

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下文将要写到的付费自习室、网红实体店、O2O项目、无人零售。还有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线英语、影视娱乐、社交大起义——2020年的创业伪风口。

2020年,哪些创业「伪风口」暴露了?

前两周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今年可能是付费自习室的商业元年。

曾经开过付费自习室的@我在被窝里放个屁剖析了这几年付费自习室的发展,他在闷声做了自习室生意几年后,选择了退出。

第一个创业伪风口:付费自习室

@我在被窝里放个屁如下讲述:

首先,这个的确是个不错的生意,在前几年没火起来的时候我就在做这个生意,那时候的状态可以说是闷声发小财。

面向考研,考证,职场学习提升的人,他们也能接受付费学习这样的模式。但是,市场容量太小,火起来的时候,就是凉的时候。

因为考研、公考是自习室的主流用户,他们整体来说数量有限,等到一个城市的自习室供大于求的时候,再开一个新的共享自习室,大家都不好受了。毕竟这东西没有品牌优势,哪里环境好,距离近,用户去哪里。目前大家的环境基本都差不多,不算太差。

接着,@我在被窝里放个屁给出了一些付费自习室的经营要领和需要明白的关键要素:付费自习室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二战考研生、离校学生,而非应届生。应届在校生没必要用付费自习室。所以选址不要太靠近学校,商圈也要避开,否则房租可能都收不回来。

另外,收费单价要低,附加项目要多。高利润点主要放在附加项目中,比如补习、茶水、咖啡、资料、二手书等等,你觉得能卖什么都卖。

其次,慎用美团广告,那样的获客成本非常高,注册成美团商家即可。付费自习室主要是通过相关的QQ群、微信群、考研帮等App来免费获取流量。

付费自习室几乎没有复购率。考研、考证考完了的基本不会再回来了,考公招的更不可能回来。付费自习室里面可以定期开展小讲座,找自习室成功考上的学员来做讲座,然后送ta自习室增值卡之类的。活下去的自习室基本都这样做的,剩下贸然进入的自习室都挂了。

以在职考证人员为主要用户的自习室,就是为了骗投资人钱的。他们虽然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但他们往往不大购买培训和附加资料。他们存在的价值只是使用户群体显得更加多元,而自身购买力却有限。况且,在职考证人员的自习周期短,两三个月,往往还只是周末来。

自习室项目季节性非常强,其主要用户是考研和考公的人群。考研的人集中在6月份以后,6月份以前主要用户是考研复试和公考人群。

第二个创业伪风口:网红实体店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年前很多所谓网红店门口,几十上百人在排队,有时候用户为了购买一杯饮料或小食,需要等上一两个小时。

这些网红店出品的奶茶和糕点,真的值得那么多顾客去等候吗?

我也跟风试过一次,排了巨长的队后买到了奶茶。喝了一口发现并没有网传的那么出彩,很难想象重复再购买几次过后的感受。

那么,这些网红店到底是靠什么支撑起一条条长龙的?

靠的是社交媒体“加持”,懂懂笔记的《我开了家网红店,然后就……黄了》曾描述过这样一位创业者。

年轻的创业者大龙,因为受到“某雪”的影响,萌生了要打造一家地道美食网红店的想法。有了想法和计划之后,和几位伙伴利用互联网媒体和平台,在线上“搞事情”。

他们创造了许多思乡与美食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走心”软文,形成了极大共鸣,更有不少网友因为内容“扎心”而转发,引发游子的思乡情。

看到话题发酵,他和朋友随后把话题内容往新开的美食小店引流。为了让店面看起来热闹,大龙花了三万块钱雇水军点赞好评,并撤去店内部分桌椅让顾客排队“罚站”。

在花钱雇佣了专业排队机构后,店门口顺利地排起了长龙,随着朋友圈和自媒体的曝光增加,他的这家小吃店终于成了一家“网红店”。

不满于现状的大龙,在盲目扩张中,并没有控好出品的品质。某美食点评上出现的一位美食大V的负面评价,成了大龙的“网红店”危机的开端。

“完全称不上正宗,应该说是很难吃,沙茶太咸,无米果的皮都是酸的。”这条评论,直指大龙和团队只顾营销和炒作,却忽略了食品与口感的问题。

更有顾客表示,排了很久的队,结果吃到的东西却完全不正宗,往日受了“恩惠”而“好评”的水军也悄悄“踢爆”了他的炒作伎俩。

除了大龙之外,国内餐饮圈有不少跟风而起的网红店,都在轰轰烈烈中诞生,然后在短时间内衰败。

网红店的“红”,并不一定代表其出品品质就一定上乘。随大流凑热闹的人,既包括盲从的用户,也包括盲目的创业者。社交营销加上“排队”的策略,或许能够加速“蚊店”从小做大,但是这种加速也让更多网红店很快人去楼空。

今天,昔日排长龙买杯饮料的场景依然存在,而这其中是否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

第三个创业伪风口:O2O项目

在互联网创业兴起的那几年,O2O模式从餐饮、家政、生鲜渗透到了教育、医疗、地产领域。

O2O模式理解起来不难,进入门槛也并不高,但未必适合每个传统商业领域。在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无数O2O创业项目被淘汰出局,留下一地鸡毛。也有新的O2O项目尝试在垂直领域里打开局面,行业热度高涨。

“对于我来说,现在就只有期盼着有人来收购我们的项目了。” O2O平台“简送”创始人吴泊利说。

他在三年前和朋友一同组建了这个便利商品快送平台。用户只要在APP或微信上下单,附近划片“巡逻”的骑手就会在距离用户最近的便利店购买商品,并送货上门。

“那时候,外卖O2O还没有过多涉及便利商超,这是一个独特的垂直领域。”

每到冬天,他这个由“懒惰”催生的O2O项目生意就异常火爆。在没有极端寒冷天气的深圳,每天订单量也都过万。每单配送费3元,平台与负责跑腿的兼职骑手之间实行三七分账。

“用户量、日活数都很可观,加上契合了热门的O2O模式,我们很快就拿到了融资。”

为了将模式成功复刻到其他城市,吴泊利开始投入资金在周边地市开展业务,大肆发红包、大量圈用户。免配送费、现金红包统统都用上了。

“用户量每个季度都成倍增长,大家对于项目都信心大增。”

融来的钱虽然很快“烧”完了,但吴泊利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看来,想要实现项目的整体盈利,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手握大量活跃用户。

“只要有懒人,平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意。”

但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大型外卖平台也悄然上线了便利商超的商品快送服务,外卖+便利商品在同一个APP内就能完成便捷下单。有不少用户因此卸载了这类单一APP,为手机储存节省空间。这其中包括了泊利的“简送”。

“自从那些平台上线商超配送功能后,我们每天的订单数就从六位数掉到了三位数。”

吴泊利说,这些互联网巨头扶持的外卖平台,本身就已经占据了庞大的用户流量。加上企业资本雄厚,在新业务的推广上也肯下“重本”,通过大量红包铺天盖地拉新。而像“简送”这样的创业公司,自然不是巨头的一合之将。

“只要互联网巨头入局,无论是便利送、社区生鲜、美食配送还是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等O2O小平台,都只能被迫出局。”

看着自己所创立的项目如今艰难维持,吴泊利很是感慨。业务内容高度重合,让O2O很快成为巨头们的“角斗场”,看似再有创意的项目,最终也只能成为“猛兽”们厮杀的猎物罢了。

第四个创业伪风口:无人零售

“如果你还在玩无人零售,请果断止损;如果你准备被忽悠进入所谓的无人零售2.0版的智能货柜行业,我劝你谨慎,”投资人周召说。

前两年大热的风口,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都已经凉透了。其实在2018年就凉得差不多了,但在2019年,是彻底凉了。

无人便利店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伪命题。

周召认为,首先,现在老百姓如果去线下消费,就是要享受有人服务做大爷的感觉,不然我为啥不在网上买。服务业,没人服务还能叫服务业吗?所谓科技噱头使用不慎,只会给人廉价感。而无人便利店的用户体验确实是极差的。

便利店,本来就是图个便利,而去无人便利店还要先学习怎么买单,然后自己在那里扫半天,可以说几乎没有用户体验,下次看到无人便利店,和有人的便利店,选谁?

这也是为什么无人便利店的复购率极低的原因,学习成本高,体验感不如人工便利店。

其次,无人便利店并非就不需要人了。很多人以为无人便利店不要店员,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这个逻辑已经被证明错误。

店铺铺货上货要人,货物乱了理货需要人,盘库存需要人,查看商品保质期需要人,安全检查需要人,清洁也需要人吧。这些环节的成本其实蛮大,还不如请个有经验的店长和店员。

可以说,所谓的无人便利店只不过是用“不太高深”的科技代替了收银员而已,却无法替代大部分的价值环节。而为了取代收银这个成本并不高的环节,无人便利店却在IT系统的开发和整合上花了一大笔钱。资金算是用在了刀背上。导致单店的投资成本远远高于传统便利店。

最后,周召认为最重要的是,现在便利店的主要盈利来源,是鲜食。而鲜食最大的特点是需要人操作。特别是收银台上的那些,如早餐的包子,烤肠,关东煮,茶叶蛋等,都是一大早五六点钟店员就要开始弄的。

一些冷藏的东西,如便当等,需要店员帮忙加热。这样的帮忙加热不但体验好,效率还高。

主要因为晚上是补货、收货时间,以及做一些白天忙的时候不方便做的事情,顺带着就开店做一些生意了,还竖立了24小时的品牌形象。全家便利店因此搞了24小时营业,并不是说钱多得没处花。同时,夜班店员可以顺带着操作早餐。

如果仅靠着那些低频商品,而无鲜食,无人便利店想要回本是遥遥无期。阿里京东现在都已经不再提无人零售了,无人便利店对他们来说,是耻辱。

周召说,京东之前还说要把三十多家已经歇业的无人便利店托管给我们,我们看了一眼他们的选址就放弃了。而号称要用“算法”颠覆便利店行业的便利蜂(一家连锁便利店的名字),却几乎没有一家门店是盈利的。

事实上,再牛逼的算法,也比不上一个有经验的店长。

在所有与全家、711、罗森这些传统便利店强势品牌短兵相接的地方,便利蜂可以说都呈现出溃败之势。而如果真要比算法,这些强势品牌多年积累下来的大数据和算法实际上比便利蜂强多了,只不过人家都比较低调,不需要这种概念来忽悠风投。

通过多年的沉淀与迭代,这些传统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营体系,覆盖选址开发,产品研发,供应链整合,店铺运营督导,员工和加盟商培训等全环节。

并且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兵法”,作为不传之秘。这些东西,其实就是“算法”,只不过有些并没有固化在IT系统中,而存于人脑中罢了。

2020年,哪些创业「伪风口」暴露了?

这家便利蜂生意冷清,坐落在边角上,方圆500米内有12家便利店,无数餐厅。算法不会告诉你这些,如果有个有经验的店长则完全可以。

投资人周召说,便利蜂的便利店并不是无人的,只是人比较少,主要负责操作鲜食。而且很多时候是为了无人而无人,经常顾客在自助收银机旁边为不知道如何买单而抓狂时,店员在柜台里面休息。

比较令人费解的是,非标准的鲜食像关东煮等却还是人工结账的,这就让人无力吐槽了。

从这种现象可以知道,便利蜂的想法是,要培养顾客自助结账的习惯,这样以后他就可以减少人工了。

第五、六、七、八、九个创业伪风口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线英语、影视娱乐、社交大起义

2020年哪些创业「伪风口」暴露了?前几天,投资人吴斌凭借业内经验,简洁地列出了5个。

  1. 自动驾驶。“不仅包括算法,也包括周边做硬件的,做系统的等等。统统大大低于预期,统统的估值虚高无数倍。自动驾驶这事情现在能落地的特殊场景也就那么几个,而真要开到马路上去,猴年马月。”
  2. 人工智能。“一线二线的算法公司,这些公司估值奇高,但营收无法支撑,低得可怜。所以为了逻辑走顺,拼命做营收。但是,一个搞关系做各种政府项目的项目制公司,做一点点收入,可以估几十亿美元?”
  3. 在线英语。“真人在线英语辅导完全验证了自己的逻辑不通,尤其是1对1。获课成本巨高无比,教师成本也没法下降,首单就亏损,算上复购还是亏损,越获客越亏损。小班课?小班课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个小赛道早已经没人投了。”
  4. 影视娱乐。“这个赛道应该说2018年大家都知道全废了。2016,2017那种影视文化公司疯狂估值事情已经成为上个世纪的事了。关于风向的事情大家都懂,这个行业本身商业模式也有问题。现在没有任何投资机构投这个方向了,不仅包括影视、网络剧,甚至毁了动漫、网文等相关行业。”
  5. 社交大起义。“陌生人社交在2018年初开始了大起义,几十个公司获得了投资。一年过去,基本全部死光了,啪啪打脸。当时谁说什么中国陌生人社交的机会已经出现来着?”

最后小结,2020年哪些创业「伪风口」暴露了?

总体来讲有这些:付费自习室、网红实体店、O2O项目、无人零售、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线英语、影视娱乐、社交大起义。

具体是不是伪风口就看创始人的造化了。

#专栏作家#

朱小磊,微信公众号:非主流朱(ID:feizhuliupi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以青年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的市场营销分析策划。目前已服务过多个企业,涉及教育产品、营养品、快消品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来源于自互联网,不代表n5网立场,侵删。发布者:N5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5w.com/3345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N5网N5网管理员
上一篇 2020年9月17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7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电话: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