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未来O2O行业发展趋势前景如何不死

互联网在最近一年都发生了哪些事情?在亿欧网主办的“互联网+创新者年会”上,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教授从O2O,创客和平台,共享和生态,BAT等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1月8日消息,今日,在亿欧网主办的“互联网+创新者年会”上,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教授描述了对O2O的大致发展情形:一开始的一拨儿乘着风可以起来,当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知道如何滑翔。

“对O2O来说并不用过于悲观,或者说现在过于悲观太早了一点。就像我刚刚提到的熔断机制一样,试下来不行,就会有转变,会淘汰掉很多。冬天本来就是让一些相对不健康的企业死掉的天然机会。任何浪潮都是一波儿一波儿过来的。”滕斌圣说。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

就像刚才渊普提到的,我也是昨天半夜才赶回北京。昨天在深圳参加长江的首期私董会,期间聊到最近碰到的最囧的事情是什么,有一位讲被邀请参加类似于今天这样的论坛。这个论坛设计了一个“非诚勿扰”的功能。前面有六盏灯,下面的听众可以灭灯。他讲了一会儿,六盏灯就全部灭了,话筒失去了声音。他还不明就理,以为是话筒出问题,还感觉比较坦然地下来了。后来别人告诉他你被灭灯了。用眼前时髦的话来说叫“熔断”,被熔断了。还好今天没有这样的功能,我并不担心立刻被熔断。如果大家觉得听不下去,也可以用掌声让我停止。

这样的论坛,在年底、年初是很多的。我一般也不敢多参加。我的老朋友周其仁教授说他参加那么多论坛,没有一个不讲互联网思维,没有一个不讲“互联网+”。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下一个马云的话,你们都这样人云亦云的话,还能有戏吗?似乎互联网的内容变成了一种老生常谈。但是,政府显然并不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创业、创新是眼前要推动的事情。

但是,有的人又说熔断机制才推出了没几天,初衷是好的,想给投资人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反倒逼着大家提前进行某种交易。有些事情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跟着政府的节奏,风险可能也是很大的。而创业、创新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让大量的年轻人都做这样的事情,后果怎么样呢。但是,我的朋友罗胖说没关系,因为年轻人的失败成本本来就是很低的,他们本来就没什么事做,失败了又怎样呢?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观点,这也是时代的特征,它是百花齐放的,有很多新的声音。

到了年底,就像罗振宇、吴晓波他们做的论坛可以长达四个半小时,可以跨年,可以卖出很高的票房。这是几年前很难想象的。几年前,我去演讲,罗振宇是做主持人。互联网自媒体的出现,主持人可以成为内容的传播者。虽然他自嘲为“知识搬运工”,但这种搬运工本身也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互联网归根到底让距离消失,让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之间形成无缝对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

我今天还是想斗胆跟大家谈一谈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近一年,在互联网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以及我的观察。

第一个关键词是O2O

我去年参加红杉的年会,那个时候讲O2O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今年红杉的年会上,沈南鹏自己说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投任何O2O项目。因为他们年会的听众都是红杉所投企业的掌门人,那些人都是一身冷汗。因为他们相当一部分都是做O2O的,也就是红杉之前投的。当沈南鹏说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投的时候,言下之意是不是下面坐着的人都已经OUT了?

O2O行业发展趋势O2O行业发展趋势

觉得这个话题是迫在眉睫的。如果这阵风才刮了一两年就停了,飞在半空的这些“猪”,到底怎么办?摔死当然是很有可能的结果。但是,如果有一两头猪并不完全是靠风力在飞的,而是掌握了某种飞行技术,也许他们就可以独霸天空。我觉得O2O的大致情形可能是这样,一开始的一拨儿乘着风大可以起来,当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知道如何滑翔。我认为对O2O来说并不用过于悲观,或者说现在过于悲观太早了一点。就像我刚刚提到的熔断机制一样,试下来不行,就会有转变,会淘汰掉很多。冬天本来就是让一些相对不健康的企业死掉的天然机会。任何浪潮都是一波儿一波儿过来的。

从背后的环境来看,年轻人对于智能终端的掌控还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主导力可以让之前的人群自然感觉到无力。这就是趋势。当年轻人掌握消费的重心之后,他们的消费行为显然是不一样的。这些跟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想获得线下服务的时候,一定会从线上开始。

我和我的学生雕爷曾经讨论“什么样的服务最终可以很方便地在线上开启,最后在线下获得的”。虽然我并不认为做美甲、上门按摩是所谓的O2O最容易发力的领域,但是,显然像饿了么这样企业的成功已经证明年轻人一定会在线上寻找,然后在线下获得。这样的大趋势是没有办法扭转的。

去年的O2O是最如火如荼的一年,排在前一千名的APP,O2O的比例从27%增加到44%。过去一年,当然是O2O相对比较困难的一年。虽然大浪淘沙,死掉相当多的企业,有的人甚至认为90%的O2O企业却死掉,但我觉得活下来的反而是“猪坚强”,是基因很好的。

我昨天在华大基因参观,他们说对汶川地震生存下来的“猪坚强”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它果然和大部分猪是不一样的。“猪坚强”能活下来是因为它的基因不同,不是运气不好。有多少不同呢?只有千分之零点零零一而已,这么少的不同,就可以让它从地震中活下来。你也不需要太高,只要比别的O2O企业强出0.01,这有可能就是你的机会。

一些躁动型、冒进型的企业要三思而后行,但实实在在的公司依然很多。对于物流、配送、后台这些线下能力的打造和积累已经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

黄总提到京东,我从2008年开始研究京东。当时它还是年销售额只有十几亿的小公司。但是,发现它的商业模式有可取之处,就写了案例。2009年初开始,就在我的EMBA总裁班上研讨京东案例。当时基本是一边倒地认为京东必死无疑,尤其是做互联网的高管,或者是创始人们,都认为京东的模式太糟糕了,怎么能够跟阿里巴巴比呢?阿里巴巴是轻资产,是搭平台,让别人来卖东西,它直接收费。不管你卖得好或不好,整体上,我的收入和盈利是不用担心的,这不比京东自己用买手,卖几百万、几千万种不同商品,还要承担各种风险的重资产的模式好太多吗?所以京东必死无疑。如果大家都一边倒的认为京东必死,我只能跳出来说不能太早下定论,京东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可以保证卖正品。

当时我跟刘强东讨论,后台的物流配送是不是尽早打造?他认这是第二步,第一步是先进行品类的拓展,从3C类的产品尽快进入百货类。当时我是持不同的意见,而他的投资人徐女士也跟我的看法一样,认为要先练内功,再拓展,先把后台的物流配送拓展起来以后,再拓展到百货,会更稳当。最后,刘强东是做了他认为对的事情。虽然晚了一两年,但从这几年的格局来看,他在实体领域的配送物流能力还是使得京东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具有某些优势。菜鸟也好,阿里巴巴和海尔的日日顺的合作也好,都证明未来是线上、线能力的结合,而不是割裂。

海尔这样一家传统企业,或者是制造型企业,都有机会在O2O的领域内走得很远。我觉得其他的企业也有机会。他们利用日日顺、全国上千家专卖店和那么多的配送网点提供目前全国家电行业最为高速、高效的配送。这是京东目前都做不到的。在全国超过1千个城市,做到24小时内可以送到,送和装可以一起到达。而不是像宜家,在宜家买东西,给你送上门,要安装的话需要再过一天,等另外一个小组再来安装。海尔日日顺就可以做到送、装一起完成。很多的县级市也可以24小时内送到,这是京东都做不到的。所以实体企业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因为你在之前所沉淀的资源完全可以发挥作用,关键是怎么把这些连接起来。

本文来源于自互联网,不代表n5网立场,侵删。发布者:虚拟资源中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5w.com/215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虚拟资源中心虚拟资源中心网络小白
上一篇 2020年6月23日 15:49
下一篇 2020年6月23日 15:5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电话: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